随卫的工作亮点
作者:dggadmin 时间:2018-08-06 11:01:00
随身护卫,简称随卫,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人身护卫或“保镖”,也被称为特保。随卫在中国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职业。说其古老,其历史可追溯到古代的保镖,就是为个人提供安全保障的专门机构或人员。说其崭新,是因为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随卫行业在国内基本绝迹;甚至在保安业诞生之后,也是时隐时现,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职业分类中也没有相应的名称。1988年5月公安部印发的《关于组建保安服务公司的报告》中,关于保安服务业的经营范围曾作出规定,其中包括“提供保护财产或人身安全的服务”。由于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之后的有关规定中人身安全服务又被取消。因此,从事随卫服务只能以提供其他合法服务的名义面对客户。 2010年实施的《保安服务管理条例》明确规定随身护卫服务是保安服务的一项内容,正式将随身护卫服务纳入保安服务序列之中,给了这个以往一直处于灰色地带的服务项目以合法的身份和地位。这一古老而又神秘的职业在新的体制下又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尽管中国保安业已经有30年的发展历史,但这个刚刚被法律所接受和认可的随卫服务仍处于萌芽状态,各方面的建设急需加强。特别是行业管理和专业培训比较薄弱,直接影响其其规范化发展。需要在加强行业管理和专业培训方面加大力度来尽快弥补历史形成的空缺。只有这样才能夯实随卫行业发展的基础,才能保证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才能赋予这一古老而又神秘的行业以新的生命力,才能更好的与国际市场接轨,达到和赶超国际先进水平。这也是随卫行业发展现阶段赋予从业人员的历史使命。本文就随卫行业的培训问题谈一些初步的看法。
一、随卫服务现状
目前,国内随卫服务虽然纳入保安业的经营范围,但整个行业的现状是总体上管理滞后,行业自律与职业规范没有成型,存在着四个方面的空白,即法律空白、监管空白、培训空白、自律空白。
(一)无法可依
对随卫服务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和法律法规的约束,有相当一部分机构打着安全顾问、安全咨询、特卫、特保等名义开展随卫业务。在行业准入、从业资格、服务标准、培训要求等方面均缺乏统一规范。这就造成提供随卫服务的企业在培养、选拔和使用随身护卫人员时标准不一,质量参差,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很难保证服务质量和随卫人员的素质。
(二)缺乏监管
目前,我国在随卫市场方面相关机构还没有利用有效手段和工具规范随卫服务和行业发展,没有监管,对市场就没有了解,对那些黑保镖公司处罚力度不够,对那些优秀随卫企业扶持力度不够。因此近年来,黑保镖违法犯罪的案件时有发生。时常会出现绑架、敲诈雇主,监守自盗,触犯法律;在雇主的指示下违法犯罪,侵害他人或组织的合法权益;一些公司纠集社会闲散人员进行讨债、看场子、制造群体骚乱,胡作非为,违法乱纪,参与黑社会组织,为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保护,扰乱社会治安,给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带来危害。黑保镖带来的种种乱象不是随卫服务自身固有的、必然的现象,而恰恰是由于法律和监管的缺失,培训的方向不正确、力度不够造成的。
(三)缺乏专业培训
随卫人员需要参加正规的、专业的培训。但是目前市场上没有合法正规的专业培训,所以只能去参加那些不规范的培训。这样对从业人员和行业的管理和发展都十分不利。目前国内随卫培训机构都是各自为政。培训内容局限在体能和武术技能上,培训知识体系不够全面。甚至将特警一招制敌、武装打击、枪械狙击、高空索降等攻击技能教授给学员。而随卫人员需要具备的风险识别和安全防控等专业知识和能力却被忽视。培训内容单纯强调技能培养而忽视思想、意志、品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这些从本质上反映的是法律意识的缺失和培训理念的滞后。
这种现象不仅误导从业人员,也误导公众。让公众认为随卫就是“打手”、“杀手”。导致随卫人员的服务技能不全面、不专业、不规范。另外,随卫人员是一个具备较强特殊技能的服务群体。如果不加强法制和职业道德教育,不强调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不将这个群体的思想统一到社会和法律规范的范畴内,必将导致这些具备特殊技能的群体成为法律意识、社会公德意识淡漠,职业道德低下,成为只为少数人服务的家奴、打手,甚至为虎作伥,走上与国家、法律和社会相对抗的帮凶的邪路。
(四)无行业自律平台
由于没有行业自律的平台和机制,而随卫从业人员、随卫服务企业却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于是,社会上就出现了一些并不具有代表性的组织打着“中国保镖协会”等名义,私自开展联系和活动,以假乱真,混淆视听,让人难辨真伪,存在着损害行业形象的潜在威胁。由于没有建立随卫行业的信用管理机制,一些违法企业被取缔后改头换面换个名称继续经营,一些被企业淘汰的不合格从业人员换个公司重操旧业。这些对行业的健康、规范发展极为不利。这些现象的存在就对加强法律监管、行业自律,加强、规范培训工作提出了更为紧迫的需求。
二、随卫市场的发展对专业培训提出了客观需求
随着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新的安全需求群体的出现,全球性安全威胁因素的不断增长,导致国内外安全市场需要大量合格的随卫人员,这种巨大的市场需求对专业化、正规化的随卫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国内市场需求量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随身护卫服务的需求越发突显。随着有特殊安全需求的个人、家庭或者人群对自身的安全尤其关注,以及各类大型活动的安全需要,催生了大量的随卫服务需求。此外,随着中国亿万富豪阵营的不断扩大,其中不少人都在考虑自身的安全问题。随卫服务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二)海外随卫市场需求剧增
随着中国“走出去”企业步伐的加快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实施,海外特保市场的需求量也在急剧增加。“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和实施,势必对保安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带来非常巨大的发展机会。按照国际惯例,每一笔投资都包含着一定比例的保安服务费用,这必定拉动海外安保方面的市场需求。无论是生产商、工程商或服务商都可以从“一带一路”战略的安全服务需求中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目前,海外保安服务,特别是特保服务人才极为缺乏。随卫专业人员作为保安服务队伍中的“特种兵”和“特勤队”,素质良好,能够比较好的适应和胜任海外特保的服务工作,常常作为通用人才被派往海外。因此,需要着力加强随卫培训,把海外特保的服务要求作为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提升随卫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海外工作能力,打造海外特保服务群体,以适应海外特保服务激增的客观需求。
三、随身护卫培训的可资利用的条件
(一)国际上先进成熟的做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在许多国家随身护卫服务发展历史悠久,而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关于随身护卫各国的名称也不尽相同,称为私人警务、私人保镖等等。国外随卫服务也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犯罪的增多和警力的不足而蓬勃发展起来。无论是在发展历史,人员数目,业务范围,美国都堪称世界之最,业务已经渗透到国家的各个领域。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以色列、日本、新加坡和韩国等国的随卫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各国还纷纷把随卫服务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轨道。
国外对随卫人员的教育和培训非常专业,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存在着不同层次的随身护卫学校,例如国际知名的美国政要保护学校等。而且越来越多的大学设立随身护卫系和随身护卫专业,提供教育机会。在美国,现有300多所院校专门教授有关私人安全警卫的课程,有50多所院校把私人安全警卫列为学士课程,9所大学列为硕士课程。此外,私人保安业的一些专业团体,保安培训中心也提供各种专业培训。如著名的理查德高级保镖训练学校,是美国数百个培训中心中规模最大、威望最高的一所,其宗旨是为上层人物提供贴身保镖。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里根、布什,前国务卿基辛格等的贴身保镖,都是这个中心的优秀毕业生。1981年用身体挡住刺客射向里根枪弹的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摩西•麦卡锡。
(二)国内在随卫专业培训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国内现代意义的随卫服务虽然开始时间不长,但一批企业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为推广、普及规范的随卫服务和随卫培训奠定了基础。
四、加强专业培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一)政策与法律依据
政策是先导,法律建规范。面对随卫行业的现状和市场需求,有一些因素一直困扰着行业的发展和进步。首先是政策缺失,无法可依,无行业规则,无合法竞争,导致社会认可度低。只有建立了行业发展所必须的规范、标准和规则,才能统一和规范从业人员及企业的服务,才能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随卫职业培训教材出台,实施推动缓慢
专业培训资源不足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就会降低企业的客户留存率,增大随卫人员的流失率,进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只有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编订出版教材,并开展专业系统的培训,才能提高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才能塑造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才能比较好地解决目前行业存在的问题。但这项工作实施与推进都存在一定困难。
(三)市场监管方面
由于没有给具备随卫服务能力的保安企业颁发服务许可,这些企业经营范围里就无法包含随卫服务。合法合规的企业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和扶持;对违法违规的企业也没有处罚,任其恣意生长,势必使随卫市场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这些问题都有待于业内和社会上关注本领域的有识之士来共同进行深入探讨。面对随卫行业的现状和市场需求,有一些因素一直困扰着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五、加强国内随卫培训的建议
“稳定发展人才是基础,提升素质培训是关键”。因此,培训是改进提升之道。要想改变目前随卫队伍和服务的状态,满足社会需求,加强专业培训是必由之路。没有培训就没有有素质的随卫人员,就没有高品质的随卫服务,就没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要推动随卫服务进入良性的循环之中,加强培训工作是关键一环。
对于随卫行业中存在着的这些问题,可以按照闭环管理理念,通过加强行业监管和培训,完善职业培训体系,建立职业资格认证机制,加强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制定行业准入和淘汰机制等办法来进一步规范。可以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引进国际通行规则,与我们的国情和条件予以融合,形成一套既符合我国现有随卫服务和培训的基本情况,又能与国际先进培训、认证和服务体系有效对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随卫服务管理体系。
(一)完善法规政策
根据其他行业以及国际上的先进做法,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行业立法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随卫服务及培训方面的管理体系,用法律法规来管理,让法律法规充分发挥作用。达到依法管理的目的。
(二)加强监督管理
通过监管部门建立监管机制,奖优罚劣,净化市场环境。在中国保安协会人力防范专业委员会的现有组织体系和管理框架内设立随身护卫专业小组,协助监管部门研究制定随卫市场的监管措施及办法。行业监管部门按照《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保安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等相关标准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遵循PDCA的闭环管理模式,制定政策、计划、规则和标准,加强专业培训,奖优罚劣,根据监管办法建立准入和淘汰机制,对于符合标准和规范的企业进行扶持和鼓励;对于不符合标准和规范的企业进行惩罚,限期整改;对于整改不力,仍不达标的及时取缔。从而形成完整、规范的监督管理机制。
(三)加强专业培训
随卫专业组的作用就是协助行业协会加强随卫专业培训,提高随卫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行业进入良性循环轨道。要着力加强培训体系的研究和建设工作,集中国内本领域的专家、学者,设立研究课题,加大力度开展随卫服务专项调查和研究,摸清底数,理清思路,深入探究,为主管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坚实有力的数据依据和决策建议。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入门资格培训、等级递进培训、专项技能培训等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组织课程开发,编写系列教材,培养、培训专业师资力量。加强培训机构的建设,改善培训设施、设备和教学条件,尽快跟上先进国家的发展步伐,尽快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培训体系。
(四)开展培训资质认证和评级
加强随卫人员的考核、认证、备案工作。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符合国家职业发展规划,符合行业发展要求的随卫服务管理机制。制定准入和淘汰机制,结合培训工作,开展行业准入和职业资格鉴定等工作,大力加强随卫行业的自身建设。开展随卫企业行业准入和等级评定工作,开展随卫人员专项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工作,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推动行业健康规范发展。
随身护卫队伍,作为人力保安服务队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将其纳入到整个人力防范服务的大范围内进行统筹管理。同时,由于随卫服务的特殊性和这支队伍的自有特点,应该对这支队伍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适应行业升级改造的需要,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以此来推动随卫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使其成为人力防范服务体系完善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积极因素。